認知覺醒(下) – 少即是多!

哈囉各位,想必來到這邊的應該都是已經看過上集的讀者,假如還沒看過的讀者可以點擊這邊,祝你們閱讀愉快~

專注以及休息的平衡

作者提到假如想要持續的保持在高效率的狀態下學習,必須主動的去休息,而不是耗到筋疲力盡的時候再去休息,我想你看以下這張圖就可以很清楚了解這兩者的差異。

你可以看到花費同樣的時間下,主動休息的人所剩餘的精力比沒有主動休息的人還多出非常多,我當時看到這張圖的時候讓我想到番茄鐘,我突然意識到番茄鐘的意義,就是強制讓你短暫休息,這樣就可以讓你的精力消耗速度有效減緩,讓你花費同等時間的情況下保持比別人更佳的狀態。

匱乏心態

書中作者從另一本書中引用了一個例子,經過調查,蔗農在收穫季前,也就是蔗農經濟最拮据的時候,他們會被眼前最破切的生計所牽動,終日心事重重,導致他們「缺乏耐心」、「目光短淺」以及各種能力都會比較差,在收穫季過後,蔗農們有了收入,認知水平以及行動能力都有所提升,不僅情緒穩定,也能規劃長遠的計劃去行動。

現在在寫心得的我重新看到這段讓我想起了前陣子看到的一部影片,是一位我很喜歡的Youtuber叫做老魚所提到的,他說到:「在你有餘裕的時候好好去思考,因為看事情可以比較廣,當你被貸款和帳單追著跑的時候,你就沒辦法這麼有餘裕的去思考。」這部影片雖然是在說有關財務規劃和投資的主題,不過我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共鳴,可以套用這個思維在其他地方。此為影片連結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。

我提到這個例子的原因是我認為這兩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,當你被一件迫切的事物緊追著跑時,你會不論一切的「向前跑」,你的視野會被限縮,導致你沒辦法看到視野之外的東西。作者說到「任何能製造壓力的事件都會擠佔我們的認知頻寬」,也就是你的注意力都已經被佔據了,所以你沒有額外的精力可以去思考其他事情,進而降低了人的認知頻寬。

這邊作者有提供幾個方法來解決自己的認知頻寬不足的問題,不過這邊我就跟讀者分享我認為收穫最多的一個,那就是「少即是多」。其實仔細思考會發現呼應到本篇心得上集所述,慾望、能力與耐心之間的平衡。當你慾望太多時,你的能力可能不及,同時又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,那你應該做的事是刪減慾望,不要把注意力同時放在很多件事情上,導致注意力匱乏,也就是像先前所說的佔滿了你的認知頻寬,要記得人的認知頻寬是有限的,需要主動保留給其他一樣重要的事情。

屬於自己的軌跡

作者在最後說到:「不要害怕書上早就寫了,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世界上,刻畫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軌跡。」根據每一個人的歷練所做出的比喻和解釋我認為都是非常獨特的,期待著世界上有某一個人對於你的比喻也感同身受,甚至是幫助到那一個人,我想這就是我想分享的原因。

《認知覺醒》這本書的分享就到這篇結束,經過了將近快一年的時間才把這本書的心得寫得告一段落(太忙啦),我還有非常多的內容沒有提及因為篇幅的關係,所以假如你想要挖掘更多細節,也不妨去看看!


謝謝你的閱讀,希望你喜歡這篇文章!假如覺得這篇文章不錯,不妨分享出去喔!
別忘了Jsnn’s Logs也有Podcast節目呦!連結點我
我是Jsnn,下次見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